中国蚊媒分析:物种分布、控制策略与市场动态综合报告

第一节:全国蚊媒概况与公共卫生影响

本节旨在构建对中国境内蚊虫种类、地理分布及其构成的公共卫生威胁的基础认知,为理解蚊媒控制的规模与复杂性奠定基础。

1.1 主要蚊属与物种构成

根据一项覆盖全国30个省份的2019年权威监测报告,中国蚊媒种群以库蚊属(Culex)为绝对优势属 1。通过诱蚊灯法等多种监测手段捕获的蚊虫构成比例如下:

  • 淡色/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complex:占总捕获量的57.73%。该复合种群是中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蚊虫,是造成居民日常滋扰的主要来源。
  • 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占总捕获量的20.27%。作为中国传统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其种群密度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2
  •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占总捕获量的12.22%。该蚊种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主要传播媒介,对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
  •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俗称“花蚊子”,占总捕获量的2.29%。尽管其在总数中占比较低,但作为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的传播媒介,其攻击性强,白天活动,是城市和半城市地区公共卫生的重点关注对象 3
  • 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占总捕获量的0.02%。其传播病毒的效率高于白纹伊蚊,但地理分布相对局限 3

上述数据揭示了一个关键的公共卫生认知偏差。尽管由白纹伊蚊传播的登革热等疾病因其突发性和城市聚集性而备受公众关注,但从种群基数和地理分布的广度来看,传播乙脑等疾病的库蚊属蚊虫(合计占比超过70%)构成了更为广泛和持续的潜在威胁,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和农业地区 1

1.2 省级分布模式与生态热点

全国监测数据清晰地展示了不同蚊种的地理分布热点,这对于各省制定精准的防控策略至关重要 1

  • 三带喙库蚊:高密度区域集中在云南、江苏、山东、四川、江西、湖南和海南等省份。这一分布模式表明,中国南方和东部农业大省是乙脑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
  • 白纹伊蚊:高密度区域包括安徽、湖南、湖北、重庆和河北。这一分布跨越了华中、西南乃至华北地区,显示出该物种强大的生态适应性,也意味着登革热的潜在传播风险已不局限于传统的南方省份。
  • 中华按蚊:高密度区域见于湖北、黑龙江、江西和云南。其在东北(黑龙江)和西南边陲(云南)均有高密度分布,凸显了其广泛的地理适应范围。

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牲畜棚是蚊虫密度最高的孳生地,平均密度高达36.29只/(灯·夜),远高于其他环境类型。这表明,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环境是蚊虫种群扩增的关键节点,也是蚊媒传染病(特别是乙脑)从动物宿主向人类传播的重要桥梁 1

1.3 相关蚊媒传染病与国家风险评估

中国主要的蚊媒传染病与上述关键蚊种密切相关,构成了国家公共卫生防御体系需要应对的持续性挑战 3

  •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主要由白纹伊蚊埃及伊蚊传播。登革热是中国南方省份(如广东、云南)面临的严峻挑战,本地暴发疫情时有发生 3
  •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主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是一种可导致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病毒性疾病 3
  • 疟疾:主要由中华按蚊传播。尽管中国在疟疾控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输入性病例和本土传播风险依然存在 2
  • 丝虫病:历史上也由库蚊和按蚊等蚊种传播 2

表 1.1:中国主要蚊种及其高密度分布省份

蚊种(学名与俗名)主要传播疾病高密度分布省份
淡色/致倦库蚊 (Culex pipiens complex)丝虫病、西尼罗病毒全国广泛分布
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疟疾、丝虫病湖北、黑龙江、江西、云南
三带喙库蚊 (Culex tritaeniorhynchus)流行性乙型脑炎云南、江苏、山东、四川、江西、湖南、海南
白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 亚洲虎蚊)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安徽、湖南、湖北、重庆、河北

数据来源:1

第二节:区域案例研究:重庆市的蚊媒生态

本节通过对重庆市这一兼具高密度城市核心与广阔农村腹地的直辖市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国家层面的蚊媒趋势如何在地方层面具体体现,并强调本地化数据对于有效防控的重要性。

2.1 主要蚊种及其构成

2018年对重庆市的一项系统研究共鉴定出4属5种主要蚊虫。研究发现,重庆市的蚊虫密度在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农村地区(18.69只/(灯·小时))的蚊虫密度远高于城区(0.67只/(灯·小时)),这直接反映了生态环境对蚊媒种群的关键影响 6

在重庆地区发现的五个关键蚊种包括: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6

2.2 城乡差异:蚊媒种群的比较分析

重庆市的蚊媒生态呈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结构,不同环境下的优势蚊种和公共卫生风险截然不同。

  • 重庆城区:生态系统以人工容器和城市积水为主,适宜特定蚊种孳生。
    • 优势蚊种致倦库蚊(占城区总捕获量的59.20%)和白纹伊蚊(占33.20%) 6
    • 这种构成表明,城区面临的主要风险是致倦库蚊带来的滋扰以及由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的风险。
  • 重庆农村地区:生态系统以农田、牲畜棚和自然水体为特征。
    • 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占农村总捕获量的51.18%)和骚扰阿蚊(占41.94%) 6
    • 这一构成清晰地指向了农村地区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威胁——由三带喙库蚊传播的乙脑。同时,骚扰阿蚊密度高,对人畜造成严重滋扰。

统计分析显示,三带喙库蚊的密度在农村地区显著高于城区(Z=−3.019,P=0.003),这为农业生产活动与乙脑传播风险之间建立了直接的生态学关联 6。这一发现揭示了单一的、全市范围的蚊媒控制策略将是低效的。有效的防控必须是基于地理和生态环境的精准施策:在城区,核心任务是清理小型积水容器(“翻盆倒罐”),以控制伊蚊和致倦库蚊;而在农村,重点则应转向对稻田、池塘等大型水体的管理和对牲畜棚周边的环境治理,以压制三带喙库蚊的种群。

2.3 近期病媒监测动态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积极开展针对性的病媒监测,特别是对传播登革热风险的伊蚊。监测体系采用**布雷图指数(Breteau Index, BI)**作为评估伊蚊幼虫密度的核心指标,该指数反映了平均每百户住宅中发现有伊蚊幼虫孳生的容器数量 1

2025年8月的监测数据显示,全市平均BI值为6.59,处于“低风险”等级。该监测系统能够动态评估各区县的风险水平,并指导防控资源的调配,例如,数据显示部分区县通过有效的防控工作,风险等级从中风险降至低风险或达标水平,证明了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8

表 2.1:重庆市城乡环境蚊种构成对比分析

蚊种城区构成比例 (%)城区密度 (只/灯·小时)农村构成比例 (%)农村密度 (只/灯·小时)
致倦库蚊 (Cx. p. quinquefasciatus)59.200.404.130.77
白纹伊蚊 (Ae. albopictus)33.200.220.230.04
三带喙库蚊 (Cx. tritaeniorhynchus)7.600.0551.189.56
骚扰阿蚊 (Ar. subalbatus)0.000.0041.947.84
中华按蚊 (An. sinensis)0.000.002.520.47

数据来源:6

第三节:蚊媒控制的理论框架与现实挑战

本节从“是什么”和“在哪里”转向“如何做”,深入分析蚊媒控制的主要技术手段,聚焦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并揭示当前中国蚊媒控制面临的最严峻挑战——杀虫剂抗性。

3.1 化学干预: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杀虫剂类别

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等权威机构推荐使用多种化学杀虫剂,通过室内滞留喷洒(IRS)、空间喷洒等方式控制成蚊 9。这些杀虫剂主要分为四大类别,其作用机制均为干扰蚊虫的神经系统:

  • 拟除虫菊酯类(Pyrethroids):是天然除虫菊酯的人工合成类似物,因其高效、低毒的特性,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一类杀虫剂,尤其在市售的家用杀虫产品和长效蚊帐(ITNs)中占主导地位。代表性成分包括溴氰菊酯(Deltamethrin)氯菊酯(Permethrin)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高效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联苯菊酯(Bifenthrin)和醚菊酯(Etofenprox) 9
  • 有机磷类(Organophosphates):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来破坏神经信号传递。代表性成分包括马拉硫磷(Malathion)辛硫磷(Pirimiphos-methyl)以及用作杀幼剂的双硫磷(Temephos) 9
  • 氨基甲酸酯类(Carbamates):作用机制与有机磷类相似。代表性成分包括残杀威(Bendiocarb)和丙氧威(Propoxur) 9
  • 有机氯类(Organochlorines):主要指DDT。尽管因其环境持久性和生态风险而备受争议,并受《斯德哥尔摩公约》限制,但鉴于其极佳的滞留效果,WHO至今仍在特定疟疾流行区推荐将其用于室内滞留喷洒 9

WHO通过其预认证项目(Prequalification Team, PQT)对病媒控制产品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其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发布预认证产品清单,为各国采购提供指导 12

3.2 严峻挑战:中国的杀虫剂抗性危机

杀虫剂抗性是当前中国乃至全球蚊媒控制领域最严峻的挑战。长期的、大规模的杀虫剂使用,特别是在农业领域,对蚊虫种群施加了巨大的选择压力,导致主要蚊媒对常用杀虫剂普遍产生高水平抗性 2

  • 广东的案例:广州市的白纹伊蚊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极高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倍。在部分监测点,经标准剂量处理后,蚊虫死亡率竟为0%,意味着常规的化学喷洒已完全失效 5。更令人警惕的是,抗性已蔓延至被视为“最后防线”的有机磷类(如双硫磷)和昆虫生长调节剂(IGRs),这使得化学防控手段的选择空间被急剧压缩 5
  • 中华按蚊的案例:在安徽和云南等地,中华按蚊种群已对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氯类这四大类主流杀虫剂均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这种多重抗性的出现,使得通过轮换使用不同类别杀虫剂来延缓抗性发展的传统策略变得举步维艰 10

这种广泛的抗性并非孤立的公共卫生事件,其根源深植于农业生产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与公共卫生领域同类的化学药剂在农业上被大量用于害虫防治 2。这相当于在全国范围内对蚊虫进行了长达数十年的抗性筛选预演。因此,当公共卫生部门为应对疫情而进行喷洒时,他们所面对的蚊虫早已具备了相应的抗性基因。这一局面表明,蚊媒抗性问题是一个跨部门的系统性危机,仅靠卫生部门的努力无法解决,必须与农业部门协同,建立全国性的农药使用管理和监测体系。

抗性的产生主要通过两种机制:

  1. 代谢抗性:蚊虫体内产生大量解毒酶(如P450单加氧酶和GSTs),在杀虫剂到达作用靶点前就将其分解代谢掉。这是中华按蚊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可能与幼虫期在农田中接触多种农药有关 10
  2. 靶点抗性:蚊虫神经系统中的杀虫剂作用靶点(如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发生基因突变,即**击倒抗性(kdr)**突变,导致杀虫剂无法正常结合。这是白纹伊蚊产生拟除虫菊酯抗性的关键机制,其中F1534S位点的突变尤为重要 20
3.3 可持续前沿:生物与环境控制

面对化学防治手段日益失效的困境,转向非化学、可持续的控制方法已成为战略必然。其中,微生物杀幼剂的应用最具前景。

  •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israelensis, Bti):这是一种在土壤中自然存在的细菌,对蚊虫幼虫具有高效、特异的杀灭作用 21
    • 作用机制:Bti在形成芽孢时会产生伴孢晶体蛋白。蚊虫幼虫(孑孓)在滤食时摄入这些晶体。在幼虫独特的碱性中肠环境下,晶体被溶解,释放出多种前毒素(如Cry4Aa, Cry11Aa, Cyt1Aa等)。这些前毒素被肠道内的蛋白酶激活,随后与中肠上皮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形成穿孔,破坏细胞完整性,最终导致肠道麻痹、败血症,幼虫在24-48小时内死亡。这一过程的高度特异性(需要碱性环境和特定受体)决定了其作用谱极窄 21
    • 安全性:Bti的安全性极高。人类和绝大多数非目标生物(包括宠物、鸟类、鱼类、益虫如蜜蜂等)的酸性胃环境无法激活其毒素,且细胞上缺乏相应受体。因此,Bti对人、畜和环境均无害,已被批准用于有机农业 21
    • 抗性:经过数十年全球范围的广泛使用,至今未发现蚊虫对Bti产生有实际意义的抗性。这归功于其多毒素、多靶点的复杂作用机制,蚊虫极难通过单一基因突变同时对所有毒素产生抗性 22

在化学抗性危机背景下,Bti的价值远不止于“环保”。其最核心的战略优势在于作用机制的可靠性和抗性的稳定性。这使其成为现代蚊媒综合治理中,从源头控制蚊虫孳生的基石技术,推动防控策略从被动地“杀灭成蚊”向主动地“阻止蚊虫羽化”转变。

第四节:中国家用驱蚊产品市场分析

本节将科学与公共卫生的现实同消费者实际购买行为联系起来,分析主流电商渠道的市场格局和品牌领导力。

4.1 市场概况与主要参与者

中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市场呈现高度集中的寡头竞争格局,排名前8位的企业占据了超过75%的市场份额 28

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包括:

  • 外资巨头:美国庄臣公司(SC Johnson),旗下拥有**雷达(Raid)**等强势品牌。
  • 国内龙头企业朝云集团(Cheerwin Group),旗下拥有超威(Superb)品牌;榄菊(Lanju);以及彩虹集团(Rainbow Group)
  • 日资企业:日本**安速(Earth Corporation)**在中国市场也占有重要地位 28

产品形态主要包括传统的盘式蚊香、电热蚊香液和电热蚊香片 33。其中,盘式蚊香因其低廉的价格和显著的效果,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在发展中地区,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市场需求,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 34

4.2 电商渠道领导品牌分析

免责声明:实时的、精确的销售数据通常为商业机密。本分析基于已发布的市场报告、公司文件及品牌公开信息。

  • 电热蚊香液
    1. 润本(Runben):已成为电商渠道的一支主导力量。该品牌凭借其精准的母婴市场定位,连续三年(2020-2022年)在天猫平台蚊香液品类销售额排名第一,并在京东平台按销量排名第一 35
    2. 超威(Superb):朝云集团旗下核心品牌,在各类产品线均有强大市场竞争力 28
    3. 雷达(Raid):庄臣公司的旗舰品牌,是市场中长期以来的领导者 28
    4. 榄菊(Lanju):国内一线品牌,市场份额稳固 28
    5. 安速(Ars):日本品牌,以其多样化的产品线在中国市场获得消费者认可 30
  • 电热蚊香片: 该市场同样由上述几大品牌主导,包括雷达、超威、榄菊、安速等。尽管具体的电商销量排名数据有限,但它们在整体市场中的高份额表明其在线上渠道同样处于领先地位。例如,安速在其官方产品列表中明确推广其蚊香片产品 28。
  • 盘式蚊香: 这一传统市场依然由榄菊、超威、雷达、彩虹等老牌巨头牢牢掌控。盘式蚊香是这些国内企业的基础核心业务,凭借成本优势和广泛的渠道渗透率,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 28。

润本品牌的异军突起,揭示了中国消费市场一个强有力的趋势——向“感知安全”的转变。通过将品牌与“婴童适用”、“温和无刺激”等概念深度绑定,润本成功地吸引了对安全最为敏感的消费群体,并实现了市场领先。这种成功更多地依赖于品牌营销和消费者心理的把握,而非有效成分的技术革新。这造成了一个显著的脱节:一方面,公共卫生专家因拟除虫菊酯的抗性问题而忧心忡忡;另一方面,消费者却在为同样使用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产品支付溢价,其购买决策主要受保护家人的情感需求驱动,而对背后潜在的抗性失效风险知之甚少。

表 4.1:中国电商平台畅销驱蚊产品品牌(按品类划分)

排名电热蚊香液电热蚊香片盘式蚊香
1润本 (Runben)超威 (Superb)榄菊 (Lanju)
2超威 (Superb)雷达 (Raid)超威 (Superb)
3雷达 (Raid)榄菊 (Lanju)雷达 (Raid)
4榄菊 (Lanju)安速 (Ars)彩虹 (Rainbow)
5安速 (Ars)润本 (Runben)枪手 (Qiangshou)

注:此排名基于市场报告、公司文件和品牌知名度综合评估,可能与实时销售数据存在差异。来源:28

第五节:综合分析与战略建议

本节对前述各章节的发现进行整合,旨在为不同层面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建议。

5.1 弥合差距:公共卫生现实与消费市场的脱节

本报告的核心发现之一在于揭示了中国蚊媒控制领域存在的巨大鸿沟:公共卫生体系正与严峻的化学杀虫剂抗性危机作斗争 5,而消费品市场的主流产品却仍旧依赖这些日益失效的化学成分(主要是拟除虫菊酯类) 28。消费者基于对“母婴安全”的感知而选择特定品牌,却可能 unknowingly 购买了对本地蚊虫种群已无显著效果的产品。

5.2 对公共卫生部门的战略建议
  • 全面拥抱病媒综合治理(IVM):战略重心应从依赖化学药剂灭杀成蚊,转向以孳生地治理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模式。将蚊虫幼虫的源头控制作为第一道防线 37
  • 规模化推广生物杀虫剂:在城乡各类水体中,大规模推广使用Bti等微生物杀幼剂。其高效、安全且无抗性风险的特性,使其成为当前最可持续的防控工具 22
  • 建立常态化抗性监测体系:利用CDC推荐的瓶子生物测定法等工具,建立覆盖全国的蚊媒抗性监测网络 40。监测结果应作为指导化学杀虫剂使用的科学依据,仅在抗性水平尚可控的地区,为控制突发疫情而精准、审慎地使用。
  • 强化公众健康教育:开展全国性的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地的重要性,并解释杀虫剂抗性的现实,引导公众科学防蚊。
5.3 对消费者的行动建议
  • 预防优先,清理孳生地:最有效的防蚊措施是环境治理。定期清理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瓶罐等处的积水,是切断蚊虫繁殖链条的根本方法。
  • 科学解读产品标签:认识到市面上绝大多数电热蚊香液、蚊香片和盘式蚊香的有效成分均为拟除虫菊酯类(如氯氟醚菊酯、四氟甲醚菊酯等 28)。这些产品的实际效果会因当地蚊虫的抗性水平而异。
  • 主动使用杀幼剂:对于庭院中的水景、喷泉或储水容器,可主动使用含有Bti成分的产品(如“蚊子杀手”颗粒或块剂)。这类产品能高效杀灭水中的孑孓,且对环境和家庭成员极为安全 21
  • 策略性使用成蚊驱杀产品:将气雾剂、电热蚊香液等产品作为在特定空间(如卧室)内提供即时保护的临时手段,但需理解这并不能解决蚊虫的源头问题。

结论与参考文献

综上所述,中国面临的蚊媒挑战是多维度、跨领域的。从生态上看,蚊种分布广泛,城乡差异显著;从公共卫生上看,抗性危机已严重削弱了传统化学防控手段的效能;从市场角度看,消费者行为与科学现实存在脱节。应对这一挑战,需要一场从策略思想到技术工具的系统性变革。未来的方向必须是数据驱动、因地制宜的病媒综合治理,其核心在于将重心从被动的化学喷洒转向主动的、以Bti等可持续生物技术为核心的源头控制,同时通过广泛的公众教育,提升全社会对科学防蚊的认知和参与度。

参考文献

6 重庆地区蚊种构成及季节消长研究. (2019).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 赵宁, 郭玉红, 等. (2020). 2019年中国病媒生物监测报告——蚊类.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7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4).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方案.

3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 夏季防蚊科普.

8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 重庆市2025年第3期伊蚊监测数据公布.

4 龚震宇. (2022). 加强我国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监测及防制策略的顶层设计. 浙江预防医学.

5 第一财经. (2024). 蚊虫抗药性加剧传播风险.

4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5). WHO recommends spatial emanators for malaria vector control.

9 Okumu, F. O., & Moore, S. J. (2017). Combining indoor residual spraying and insecticide-treated nets for malaria control in Africa: a review of possible outcomes and an outline of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Malaria Journal.

14 van den Berg, H., et al. (2009). Global Status of DDT and Its Alternatives for Use in Vector Control.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46 Pan 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2018). WHO recommended insecticides for indoor residual spraying against malaria vectors.

15 van den Berg, H., et al. (2009). Global Status of DDT and Its Alternatives for Use in Vector Control.

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4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Global report on insecticide use for vector-borne disease control.

2 Xu, J., & Liu, H. (2006).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vector mosquitoes in China.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48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d.). Pyrethroid resistance mechanisms in Anopheles minimus in Southern China.

10 Wang, Z., et al. (2014). High-Level and Multiple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in Anopheles sinensis from the Hilly Area of Central China.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20 Li, Y., et al. (2024). Pyrethroid Resistance in Aedes albopictus in Hangzhou, China: The Role of the F1534S Mutation in the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Gene.

Insects.

19 Liu, Z., et al. (1999). Pyrethroid resistance in Anopheles sinensis from Zhejiang, Chin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49 Fritz, M. L., et al. (2023).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yrethroid resistance (kdr) mutations in Aedes aegypti from neighborhoods with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tatus in Posadas, Argentina.

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

50 Thermacell. (n.d.). Product Information.

51 Better Homes & Gardens. (2024). The 10 Best Mosquito Repellents for Yards of 2024, Tested and Reviewed.

43 DIY Pest Control. (2024). Top Mosquito Killers for 2024.

52 The Bear Essentials. (2023). I Tested 10 Mosquito Repellents… Here’s What Worked.

YouTube.

53 REI Co-op. (n.d.). Insect Repellents: How to Choose.

44 Reddit. (2023). Best eco-friendly mosquito solutions?

21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n.d.). Mosquito Larvicide – Bti.

54 Napa County Mosquito Abatement District. (n.d.). Biological Control.

55 Palma, L., et al. (2021). Bti and Ls-Based Larvic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ir Use in Mosquito Control.

Insects.

23 Indogulf BioAg. (n.d.). Bti for Mosquito Control: A Comprehensive Guide to Safety and Efficacy.

22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25). Bti for Mosquito Control.

24 Health Canada. (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ecies israelensis (Bti).

35 新浪财经. (2023). 润本股份(603193)_公司公告_8-1发行人及保荐机构回复意见.

36 信达证券. (2024). 强运营塑造驱蚊&婴童护理品类领先国货品牌.

28 头豹研究院. (2022). 中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行业短报告.

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d.). List of Prequalified Vector Control Products.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n.d.). Prequalified Product List.

1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List of WHO prequalified vector control products.

17 Quamed. (2021). Overview of the WHO Prequalification Assessment of Vector Control Products.

18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n.d.). Health Product Management: Vector Control Products.

56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2019). Vector Control Product Development.

11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d.). Adulticides for Mosquito Control.

37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n.d.). Webinars & Training.

38 American Mosquito Control Association. (n.d.). Best Practices for Integrated Mosquito Management.

40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4). CDC Bottle Bioassay.

39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d.). Vector Control for Environmental Health Professionals (VCEHP).

41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d.). Education & Training for Parasitic Diseases.

22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25). Bti for Mosquito Control.

21 Washington State Department of Health. (n.d.). Mosquito Larvicide – Bti.

57 Cass County Government, ND. (n.d.). Larval Control Products.

27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2020). Mosquito Control: You Have Options – Bti.

25 Maryland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n.d.). Bti Factsheet.

26 National Pesticide Information Center. (n.d.).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General Fact Sheet.

42 Hebei Senton International Trading Co., Ltd. (2024). 2024 Best Selling Esbiothrin Kukasa Smokeless Mosquito Incense Stick.

33 Market Growth Reports. (2024). Mosquito Control Products Market.

58 China Daily. (2025). Hangxiao’s eco-friendly mosquito repellents gain popularity overseas.

59 DHgate. (2024). 2024 Eco-Friendly Ultrasonic Pest Repellent.

60 Made-in-China.com. (n.d.). Top 10 Repeller Manufacturers.

61 Valuates Reports. (2024). Global Mosquito Repellent Wristband Market.

62 东方财富证券. (2024). 驱蚊行业研究报告.

29 Earth Corporation. (n.d.). Earth Nomat电热蚊香液BOTANICAL.

36 信达证券. (2024). 强运营塑造驱蚊&婴童护理品类领先国货品牌.

30 安斯(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n.d.). 安速电热蚊香液.

31 朝云集团. (n.d.). 公司介绍.

32 安斯(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n.d.). 安速驱蚊蚊香片.

34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2024). 驱蚊剂市场规模,份额 | 增长报告.

28 头豹研究院. (2022). 中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行业短报告.

分享你的喜爱
老昼
老昼
文章: 9

通讯更新

请输入您的电子邮件地址进行订阅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